16日
2022年11月
光引发剂作为紫外光固化油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迁移风险一直备受行业关注,特别是它成为相对更为环保的油墨新宠以来,该类物质的风险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仅2022年1-10月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RASFF)就通报了3次光引发剂迁移的风险预警,其中1次为披萨纸板检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迁移量(简称Irgacure 184),2次均为羊奶酪包装中检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迁移量(简称光引发剂1173)。今天小编带大家全面认识一下光引发剂,了解它的应用领域和危害,以及国内外相关法规的管控要求、检测方法情况。
光引发剂是指经光照能产生自由基并进一步引发聚合的物质[1],光引发剂感光基团在吸收紫外光区(250~420nm)或可见光区(400~800 nm)后产生活性成分,引发液态低聚物交联聚合形成固态聚合物。从分子结构上看,自由基光引发剂通常都含有共轭体系,常见的有二苯甲酮类、硫杂蒽酮类、联苯甲酰衍生物、α-羧基酮类、α-氨基酮类、安息香衍生物等。
光引发剂(PIs)在油墨、粘合剂、涂层等光固化体系中均有应用,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紫外光固化油墨。目前,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应用的紫外光固化油墨中,受行业高关注的、经常有检出的光引发剂共计18种(详见表1)。
表1 食品接触材料用紫外光固化油墨中高关注的光引发剂
目前,查询了18种光引发剂的危害和暴露风险评估情况,在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官网查询到的毒理学数据详见表2。毒理学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光引发剂具有一定的器官毒性、生殖毒性、子代毒性,而且多个物质对相同的器官具有靶向毒性,如果这些光引发剂同时使用时,需要特别关注其对人体器官的毒性累加风险。
表2 光引发剂的危害
鉴于光引发剂的危害,以及食品接触用油墨中残留的光引发剂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导致食品产生颜色、气味的劣变,甚至威胁人体健康的情况,瑞士、德国等国家食品接触用油墨相关的立法标准中逐渐明确了该类物质的管理要求,详见表3。其中,瑞士法规RS 817-023.021 《FDHA关于拟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及制品的条例》中对油墨中允许使用的17种光引发剂的使用做出了严格的管控要求。此外,欧洲药品和保健质量理事会(EDQM)《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指南》文件、德国BfR XXXVI.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法规均规定了终产品中的SML为不得检出(DL=0.01 mg/kg)。
表3 全球各国/地区对食品接触用油墨中光引发剂的管控要求汇总表
目前,国内外检测方法标准中,光引发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GC-MS法和LC法,但其适用范围和检测目标物不尽相同,具体见表4。
表4 不同领域的光引发剂的检测方法
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目前方法标准中适用的光引发剂种类较少,DPTC已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8种光引发剂残留量及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性能及资质情况见表5。
表5 DPTC光引发剂检测方法信息汇总表
不同配方的油墨,其光引发剂不同。如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传递良好的情况下,可根据产品中光引发剂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测试和风险分析;如信息不可获取,则可进行全项的筛查或非靶向高通量筛查,以确认其风险情况。
参考文献
[1] 化学化工大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864页
[2] 任烨,刘昕 柔印水性UV油墨的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3, 29(4): 491-494.
[3] 袁琳嫣,韩陈,李洁君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印刷紫外固化油墨中18种光引发剂的迁移量[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0, 56(7): 745-754.
[4] 赵镭,袁琳嫣,韩陈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包装行业用UV油墨中11种光引发剂的含量[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11(7): 2162-2167.
[5] 韩伟,庞震,张媛媛,等. 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印刷油墨中光引发剂[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 (4): 1005-1009.
[6] 袁琳嫣, 杨建平, 赵镭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印刷UV油墨中18种光引发剂的残留量[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4): 1065-1071.
前期分享的叔丁基苯酚、环氧乙烷、环氧衍生物也是FCM高关注物质,您可点击物质名称查看详情,下期我们将为您分享物质:新戊二醇。
如您有其他想要了解的高关注物质,或需要针对FCM中某个化学物质开发检测方法,欢迎联系我们。
技术/业务咨询:
李 威 15961107959
杨易君 13815023776
内容来源: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常州DPTC-FCM)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