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日
2022年05月
绿色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期北京、广西、海南等地相继发布了塑料污染治理及农膜使用管理等政策,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动态资讯。
日前,北京市发改委联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梳理出8个方面23项具体措施,推动塑料污染的治理工作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从源头上减量,到2022年底,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推广使用绿色低碳的可循环快递包装;推动菜市场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集中购销工作等。
2. 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通过快递企业、商业机构、便利店等推动回收平台的建设,提高农膜和其他废弃农业投入品回收比例。到 2022 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膜规范回收率达到 90%以上。
3. 全面实施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采取“三查三清”策略,将河道、街道、公路沿线、绿地公园等纳入清理整治范围,责任划分考核。
4. 强化塑料污染治理科技支撑,鼓励相关科研单位、企业集中开展生物可降解袋、农膜等绿色替代产品研发试用。开展河湖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研究,加强可降解塑料检测能力建设。
5. 加强宣传引导,倡导企业多角度开展宣传,家庭及个人养成良好的绿色生活习惯。
6. 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管执法,监管局和执法局加强对于不可降解一次塑料制品的执法力度,同时对于宾馆饭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等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来源:人民网)
近日,广西农业农村厅制订了《2022—2025年广西农膜管理工作指导方案》,旨在从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全流程建立管理体制,实现塑料农膜回收体系的建立。
指导方案主要制订了以下几项任务:
一、强化农用薄膜市场监管,将农膜列入农资打假清单,打击非标农膜入市下田(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塑料地膜、产品质量不合格农膜等)。
二、推进塑料农膜使用控量,按照“谁生产谁处理、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捡拾”原则,推动落实废旧塑料农膜捡拾及回收责任,促进废膜回收工作开展。
三、构建塑料农膜回收体系,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建立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网格体系,提供便利的农膜回收服务。
四、强化回收废膜处置工作,指导回收网点按照废旧塑料农膜的功能、材质和再利用价值等,分别采取适宜的处置模式。
五、加强农膜监督指导工作,农业执法部门加强对废旧塑料农膜捡拾与回收等环节进行日常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对农用薄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六、加强机制创新与技术示范,鼓励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厚塑料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从源头上控制废旧塑料地膜产生、降低农田残膜捡拾归集难度,强调在适宜情况下率先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
七、加强农膜台账建立指导与管理,做好农膜相关台账建立指导与日常监督管理,以促进农膜规范使用及回收,对回收网点和使用者记录重量、体积、杂质、缴膜人姓名及其联系方式、回收时间等重要内容。
八、加强农膜回收监测调查与评估,组织建立纳入广西农用薄膜残留监测体系的本级农用薄膜残留监测网工作,组织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监测。
九、做好工作自评及考核工作,相关部门撰写总结报告,每年报送。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含工作亮点)、存在问题和困难、下步工作打算等(宣传报道、监督管理、处罚等重要活动或者典型案例、工作照片作为附件)。(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近日海南召开了《海南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介绍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塑料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健全海南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绿色包装全链示范工程、绿色会展、塑料替代品、塑料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监督执法和宣传引导等。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指导思想;第二部分提出了5个方面塑料污染治理目标28项重点工作任务;第三部分提出2项保障措施。《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包括:健全塑料污染治理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强化监督执法和宣传。
新闻发布会还透露,从今年开始,海南省商务部门将重点督促市县尽快完成辖区范围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网点的规划布局。积极推进海南省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鼓励发展PC+掌上APP、小程序应用等回收经营模式,提升企业回收服务信息化水平。(来源:海南日报)
文章来源: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常州DPTC-FCM)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