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
2022年07月

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包括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等三个方面。食品接触材料作为食品的“外衣”,除高度关注的化学性危害外,其滋生或附着微生物可引发的生物性危害也一直备受关注。因此,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产品标准中均对可能存在微生物的材料及制品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此,DPTC整理了我国现食品接触材料标准对微生物要求及其检测方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1、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对微生物的要求

​      目前,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标准GB 4806.8-2016、GB 14934-2016等对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消毒餐(饮)具等产品规定了微生物限制性要求,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食品接触材料产品标准中的微生物要求

      由表1可知,目前有微生物限制要求的产品主要为纸及纸基制品、竹制品、消毒餐饮具、无菌及保鲜包装等,主要测试指标集中在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和致病菌(肠道致病菌、致病性球菌)等项目。比对限量要求可发现:对于致病菌,所有标准中对致病菌的要求均为不得检出;对于霉菌、菌落总数等项目,在不同产品标准中的限量和单位则存在一定差异,如菌落总数,GB/T 18454-2019中规定限量为1CFU/100cm²,而GB/T 18706-2008中的限量为1个/cm²。

​2、食品接触材料中微生物检测方法

​      目前各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不仅对微生物指标的管控是趋同的,各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方法也基本是一致的,具体见表2。

表2 食品接触材料中微生物指标检测常用的方法标准​

      由表2可知,产品标准规定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除GB 14934-2016《消毒餐(饮)具》外,其余均为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此外,引用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标准中通常只给出了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方式和结果计算要求,并未规定不同的食品接触材料样品如何取样和结果计算要求,这导致在实际检测中:

​01. 食品接触材料样品前处理方式无据可依

      以GB/T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为例,标准中给出了微生物指标及限量要求,并规定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测试。然而,GB 4789系列标准主要针对食品形态,按克重或体积进行取样,结果以/克或/ml表示,而GB/T 18006.1-2009中致病菌的限量单位则以/50cm²进行判定,但未规定取样方式、取样位置等前处理要求,也未明确结果计算要求。

02. ​产品标准中微生物限量单位与方法标准不一致

​      以GB/T 19741-2005《液体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中的微生物总数为例,标准中微生物总数限量单位为“个/cm²”,而对应方法标准GB 4789.2计数得到的结果单位为CFU,CFU是菌落的数量单位,并非细菌的个数。从严格意义上讲,如需计数“个”,应采用镜检的方式。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不同实验室、不同检测人员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差异性。

【DPTC小贴士】​

​      鉴于微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食品接触材料生产企业需严格按照GB 3160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从原辅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控制卫生要求,避免微生物污染。

      鉴于目前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之间的“断层”,建议实验室根据食品接触材料的种类、大小、形状等,制订适用的前处理方式来规范试验过程,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同时,也期待相关方在方法标准修订时,能考虑食品接触材料样品的特殊性,解决现有的问题。

 

文章来源: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常州DPTC-FCM)

0 评论

新建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