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
2022年08月
2022年8月4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2022年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了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重点区域突击检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塑料污染治理。
1. 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对本地区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进一步摸清企业底数,建立企业档案并实施动态监管,尤其是对作坊式小型生产企业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是否有效开展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是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生产符合GB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 21661-2020《塑料购物袋》等相关标准的塑料制品。
2. 重点区域突击检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组织对农资经销商、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塑料制品经营单位开展突击检查,重点检查是否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
3.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在生产和经营领域,深入开展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购物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合年度抽查计划,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对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跟踪抽查。扎实做好抽查发现的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后处理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形成闭环管理。
4. 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执法监管,加大塑料购物袋、农用薄膜产品综合执法。加大可降解塑料检测能力建设,严厉查处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等行为。强化内部协同,实现监督与执法高效衔接,结合抽查结果研判在重点地区开展专项执法。对拒绝接受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对生产环节发现问题的企业,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限期整改,追溯不合格产品流向。对销售环节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依法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为本行政区域以外生产者生产的,要及时向生产者所在地的市场监管和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5. 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开展塑料制品、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促进再生原材料利用率和产品再回收率的提升。加大绿色产品认证的宣传推广,鼓励更多企业申请,推动认证结果采信,积极引导行业、社会消费者、电商企业、寄递企业使用通过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助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促进塑料及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发展。加强 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推动企业在过渡期内加快贯标筹备进度。
安通技术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 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性能检测服务(CNAS、CMA)
• 生物降解材料崩解性能检测服务(CNAS、CMA)
• 生物降解材料生态毒性(植物)检测服务(CNAS、CMA)
• 生物降解材料生态毒性(蚯蚓)检测服务(CNAS、CMA)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合规检测服务(CNAS、CMA)
• 食品接触材料法规及标准咨询服务
• 食品接触材料正清单物质筛选服务
• 食品接触材料新品种申报服务
联系我们
业务咨询:杨易君 13815023776
文章来源: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0 评论